今年是1987年大兴安岭“5·6”森林大火30周年。30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森林大火在国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30年后,相似的时间、相似的地点、相似的恶劣天气,内蒙古自治区毕拉河林业局和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先后突发特大森林火灾,严重威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30年前不同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参战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最短时间内成功实现了封控合围,将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疑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笔者亲历了这两起特大森林火灾的现场扑救组织指挥工作,深感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值得总结。 一、火灾概况 毕拉河林业局“5·2”特大森林火灾:2017年5月2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毕拉河林业局发生森林火灾。经3昼夜扑救,外线明火于5日10时30分被全部扑灭,经彻底清理看守,至lO日12时,火场实现“三无”(无烟、无火、无气)。经查,火灾系林场职工倾倒炉灰引发。过火面积11500公顷,有林地占60%,受害森林面积8281.58公顷。扑火共动用9430人(武警森林部队3290人)、各类飞机14架。 陈巴尔虎旗那吉林场“5·17”特大森林火灾:2017年5月17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那吉林场发生森林火灾。经3昼夜扑救,外线明火于20日上午l1时全部扑灭,转入清理看守阶段。过火面积8400公顷,受害森林面积5050公顷,火灾原因正在核查。扑火共动用9050人(武警森林部队4900人)、各类飞机12架。 二、主要做法 上述两起特大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扑救工作指明了方向。刘延东,汪洋、杨晶、郭声琨等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对扑救工作给予了有力指导。全体参战人员众志成城,与火魔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最终在较短的时间内夺取了扑火战斗的胜利,保护了林区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森林资源的安全。 一是研判准确,响应快速,抢占了扑火救灾的先机。国家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卫星图片显示,由于遭遇恶劣天气,火灾发生后蔓延极为迅速,毕拉河森林火灾的监测热点在短短40分钟内就扩大超过一倍(5月2日13时20分首次监测为3像素,到14时已扩大到7像素),陈巴尔虎旗森林火灾的监测热点在2小时内扩大为3倍(5月17日13时35分首次监测为5像素,到15时26分已扩大到15像素)。接到火情报告后,国家森防指迅速调度情况,综合研判火情发展态势和火场气象等信息,第一时间启动国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并根据火场态势适时提升相应等级,及时上报信息,全力协调指导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抢占了扑火救灾的先机。毕拉河森林火灾发生当日,我即带领国家森防指火场指导组抵达火场连夜开展工作;翌日,张建龙总指挥又带领发改、财政、交通、民航、气象、军委、武警总部等7部门组成的国务院工作组抵达扑火前线协调督导。内蒙古自治区李纪恒书记、布小林主席赶赴一线指挥扑救工作。武警总部杨光跃副司令员、苏德利副参谋长,武警森林指挥部郭建雄副司令员深入火场靠前指挥。内蒙古自治区及时启动自治区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迅速调集力量展开扑救。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根据火场需要,紧急组织调运救灾物资,跨省调动武警森林部队和直升机增援,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是指挥科学,决策果断,成功遏制了火灾快速蔓延。在国务院工作组和国家森防指工作组的具体指导下,毕拉河扑火前线指挥部明确了“封外围、控内线、保安全”的战略思路,准确判断火场发展态势,权衡利弊,在战略上预设隔离,全线封控,对受威胁的树镇、农场进行紧急布防,在战术上采取“打、烧、隔、围、堵”等手段分段围歼,采取“地空配合、立体作战、军民协同”的作战方式,牢牢掌握了灭火作战的主动权。扑火关键阶段,由于受天气影响,飞机无法起飞,前指果断决策,调用11辆装甲运兵车昼夜不间断输送兵力,l天之内将火场兵力增加至6500人,形成了重兵压制的扑火态势,同时组织东南方向加紧开设生土隔离带,有效控制了火势蔓延,确保了毕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安全。陈巴尔虎旗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扑火前线指挥部针对火场面积大、火线长的严峻态势,采取机降、徒步和装甲输送相结合的方式,在最短时间内将兵力部署到火场主要方向、重点地段、关键部位,采取“一线推进、递进超越”“两翼对进,相向扑打”战术,对火场形成分段合围之势,有效控制林火进一步蔓延。决战阶段,抓住风力减小、气温降低有利时机,对东南线实施以火攻火战术,点烧隔离带20余公里,成功解除对库都尔林业局的威胁,为灭火作战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是警民联动,密切协同,形成了扑火救灾的强大合力。扑救期间,广大森警部队官兵和林区干部职工近万人逆火而行,将茫茫林海和万千百姓护在身后,表现出了无畏的战斗精神和坚定的必胜信念。参战广大林业扑火队员视火情为命令、视火场为战场,轻装出动、快速开进,不顾疲劳、英勇作战。武警森林部队按照“五联”机制建设要求,跨区域就近调集兵力,建立运行高效的联合指挥系统,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出色完成了打火头、攻险段的攻坚任务,发挥了尖兵突击队作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调集的20多架飞机累计飞行300多架次,运送扑火人员5000余人,洒水1100余吨,展现了敢打敢拼、英勇顽强的精神风貌,成为扑火取胜的重要力量。全体参战人员,从机关到基层,从干部到工人,从前方到后方,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谱写了一曲警民同心协力、共战火魔的壮美乐章。 四是调度及时,信息畅通,救灾宣传报道及时全面。火灾发生后,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立即组织会商,研判火灾态势,紧急启动国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Ⅱ级响应,全面开展信息调度和指挥协调工作;国家林业局带班领导全程坐镇指挥中心协调指导;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值班人员夜以继日调度火情,向国务院上报值班信息,制作火场气象服务专报;协调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扑救工作进行了全程追踪报道;森林防火官方微博、微信号和国家林业局网站累计发布火情动态上百条,确保了信息公开、透明,准确回应了网民和公众的关切。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主动深入一线,聚焦火灾扑救,进行了全面及时的新闻报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汇聚了强大的正能量。 五是八方支援,保障有力,后援措施充足到住。这两次扑火救灾战区大,战线长,后勤保障难度极大。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陈巴尔虎旗和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全力以赴、竭尽所能,保障扑火所需。当地林业局全员动员,全力以赴保障供给,组织职工和家属蒸了几万个馒头送到前线,暴雪降温后,又及时调度输送大量御寒物资。医疗卫生部门派出火场医疗队上百人,救护车20多台,携带大量药品,及时救治伤员。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北方航空护林总站和有关通信保障部门第一时间为扑火指挥提供通信保障。航空、气象、运输、电力等后勤保障部门也协同一致,全力支持扑救工作,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建立起了坚实的扑火后勤保障线。 30年前,大兴安岭“5·6”森林大火的惨景至今仍然铭刻在人们记忆之中。相似的时间、相似的地点,不同的结局,这两起特大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深刻反映出了我国森林防火事业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下一步,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国家林业局将继续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深入总结火灾经验教训,扎实推进《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的执行和落实,认真研究国有林区改革过程中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提升重点林区的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确保林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确保林区和谐稳定。 作者简介:李树铭,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总指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